全國人大代表邢克智認為,雷鋒精神傳承和家風建設在很多地方能夠互通互融,雷鋒精神的精神內核之一是不計個人得失、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,而好家風傳承的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助人為樂的高尚德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。“好家風應該成為弘揚雷鋒精神的基礎,可作為雷鋒精神發(fā)揚光大的土壤。希望雷鋒精神成為越來越多家庭家風建設的重要內容,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”邢克智說。
“每年3月,天津大學都要舉辦形式多樣的學雷鋒系列活動。其實,不僅僅限于3月,弘揚雷鋒精神、傳播‘我為人人’的理念,學校每天都在踐行,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對記者說。他認為,家風校風學風建設和傳承雷鋒精神是一脈相承的,要從娃娃抓起,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,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,并且都要與時俱進,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。
“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通過形式多樣的傳播方式,不僅有利于傳承優(yōu)秀文化,也有利于良好家風的形成。好家風帶來的正能量,又能催化向上的力量,促進雷鋒精神代代相傳。”住津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市美術家協(xié)會主席王書平對記者說,他歷時12年在北辰區(qū)雙街村建立基層美術輔導聯(lián)系點,為農民美術愛好者義務授課輔導繪畫技法,“這不但滿足了農民朋友的文化需求,更激發(fā)出和諧的鄉(xiāng)村鄰里氛圍,讓雷鋒精神在津沽大地扎根。”
“雷鋒精神和好家風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把教育寓于耳濡目染、言傳身教之中,潤物細無聲,卻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帶動力。”住津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天津歌舞劇院歌劇團副團長李瑛告訴記者。“2015年起,我啟動了‘個人百場惠民公益演唱會’,如今已經唱了85場。這項原本計劃由我個人獨立完成的公益演出,如今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歌唱演員和志愿者加入,我的家人也在我的帶動下加入了公益演出團隊。在這一點上,我可以說是雷鋒精神與家風傳承相互交融、互為促進的受益者。”